#华裔孩子学中文

家长必看!再不给孩子“磨耳朵”就晚了!

2021年9月9日发布

“磨耳朵”是近年来在谈到语言启蒙时经常听到的一个时髦词儿。泛指让孩子浸润在某种语言环境中,通过听力素材的积累,磨辨音、磨韵律节奏、磨听力理解能力,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。在语言启蒙阶段,反复进行听力训练,对于孩子的语言开发甚至是智力开发,都是有极大好处的。海外华裔青少儿想要学好中文,自然也要“磨耳朵”!…

中国历史人物 —— 四大美女

梦梦老师    2021年8月27日发布

在中国当我们夸一个女孩子漂亮时,可以说她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,其实这两个词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些谁吧!

“沉鱼”指的是西施,相传她是一名浣纱女,在河边浣纱时,鱼儿见了她的美貌都纷纷沉入水底。…

中国历史人物 —— 诸葛亮

梦梦老师    2021年8月20日发布

人们都说“乱世出英雄”,在东汉末年三国的乱世里,便出了这样一位英雄—–诸葛亮。

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、军事家和政治家。公元207年,刘备慕名前去拜访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,去了三次才终于得以相见,于是有了著名的典故,“三顾茅庐”。诸葛亮出师以后便作为军师辅佐刘备,兴复汉室。刘备死后,刘禅继位,蜀国的军政便都由诸葛亮做决策。他运筹帷幄,准备北伐,可惜在公元234年病死军中,兴复汉室的大业,最终未能成功。…

学中文,为什么要孩子大声朗读?

2021年8月13日发布

朗读在语言学习的听、说、读、写四项基本技能中,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,听和说都要以朗读为基础。有了正确的发音、优美的语调,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、交流情感,达到学好中文的最终目的。海外华裔青少儿处在外语占绝对优势的语言环境里,要想听得懂、说得好中文,更加需要坚持不懈地大声朗读。…

如何让孩子开口说中文,家长这么做就对了!

2021年8月5日发布

学习中文是多数海外华人家庭育儿的重要课题之一。生长在海外的孩子,由于从小处在外语占绝对优势的语言环境中,导致他们说中文时只会蹦词儿说不了整句,或者爸妈说中文、孩子回答外语,或者干脆不说中文!诸如此类情况,着实让很多家长头疼不已。那么,我们到底要怎么做,才能让孩子顺利、自然地开口说中文呢?…

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?这几个“雷区”千万不要再踩了!

2021年8月3日发布

沟通是一门技术活,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状况,每次和孩子沟通时都要做无数次的心理建设,告诉自己要耐心要友善,事实上却是前半段努力扮演母慈子孝的戏码,到了后面心态就崩了,瞬间火药味十足,结局往往在鸡飞狗跳中落幕。是不是很有画面感?但这恰巧是很多家庭的常态,也是世纪遗留下来的难解之迷,不存在地域和种族之分。可以说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,建立起信任和互动的桥梁,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,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沟通?我们又该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呢?快来看看这些“雷区”你是否踩过?…

中国历史人物 —— 司马迁

梦梦老师    2021年7月27日发布

时间的车轮转的飞快,上次我们讲到了秦始皇建立秦朝,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汉,了解司马迁。司马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,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史官。在二十岁时他便开始游历各地,了解风土人情,收集历史传闻资料。后来因为不幸触怒汉武帝惨遭入狱,受到宫刑。然而抱着写作一部伟大史书的愿望,他受尽屈辱,终于,创作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——《史记》。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历史,被称为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。而司马迁也被称为中国“历史之父”。…

海外华裔青少儿学中文3剂良方,在家就能做到!

2021年7月21日发布

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。在这个漫长过程中,除了学校的教育、孩子自身的努力之外,父母的耐心引导和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,它能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中文的这3剂“良方”,在家就能做到,家长们速速get起来!…

中国历史人物 —— 秦始皇

梦梦老师    2021年7月12日发布

这张图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?对啦,这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。那秦始皇又是谁呢?

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。他名叫嬴政,13岁即位为秦王,执政后他便奋发图强,南征北战,横扫六国,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。…

海外青少儿学中文,听说读写各个击破!

2021年7月7日发布

众所周知,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,都离不开听、说、读、写这四种能力的培养,海外青少儿学习中文也不例外。孩子在学习中文的时候,得先有「听」的输入累积,才能有「说」的输出,夯实了「听」「说」基础,再过渡到「读」和「写」。这样顺应着规律走,不敢说中文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,但起码能保证正常的进步速度。我们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学习中文的“利器”,将听、说、读、写各个击破!…

Scroll to Top